配资导航之家 新课标理念下小学英语教学与劳动教育相结合的行动研究
本文转自:黔西南日报配资导航之家
兴义市延安路小学 周健敏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育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强调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已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目标。在这种背景下,将小学英语教学与劳动教育相结合,不仅有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更能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劳动精神和综合素质。然而,目前小学英语教学与劳动教育的结合尚存在许多挑战,如观念陈旧、资源不足、评价机制不完善等。本文旨在探讨这些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以期在新课标理念下实现小学英语教学与劳动教育的深度融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新课标理念下小学英语教学与劳动教育相结合的时代价值
(一)多元教育,促成“五育”一体全面发展
通过在英语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学生不仅能在语言能力上得到提升,还能在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获得全面的发展。例如,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组织与英语相关的手工制作、园艺活动、烹饪实验等,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运用英语,从而达到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这种多元教育模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促进“五育”一体的全面发展。
(二)以劳树德,实现教育立德树人根本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引入劳动教育,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还能通过实际的劳动活动促进他们的品德发展。例如,通过组织英语环境下的社区服务、公益活动、校园劳动等,使学生在实践中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和合作,体会劳动的意义和价值。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实现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通过以劳树德的教育实践,学生在劳动中得到锻炼,在实践中获得成长,从而真正实现全面发展。
二、新课标理念下小学英语教学与劳动教育相结合存在的问题
(一)劳动情景缺乏,知情意行未能协调发展
忽视了劳动教育形势设计,导致学生劳动体验表面化,英语教学往往偏重于语言知识的传授。学生在知情意行需要协调统一但缺乏劳动场景的情况下,仅仅停留在缺乏情感体验和行为实践的劳动知识认知层面,难以形成阻碍劳动教育目标实现和学生全面发展的积极劳动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资源不足,教学效果和体验受到制约
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实践经验,难以设计和组织高质量的劳动教育活动,因此英语教师劳动育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缺乏培训机会。这就限制了学生的劳动体验,影响了制约英语教学创新和多元化的劳动教育质量,无法达成新课标的多元教育的目标。
(三)评价结果偏颇,缺乏全面的教学评价机制
英语教师对劳动教育的评价大多没有客观标准和方法,凭主观判断难以公正地反映学生的真实能力和进步,学生的劳动实践和综合素质得不到认可,缺乏综合评价机制,激励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三、新课标理念下小学英语教学与劳动教育相结合的实践策略
(一)创设主题情境,践行劳动教育学科课堂
劳动教育与学科课堂有效结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创设主题情景,让学生在语言学习中体验劳动过程和成果,把劳动的教育融入英语学习的各个环节。如在学习涉农英语课程时,通过实地观摩操作,安排学生参与农作物种植管理,学习利用英语表达种植技术、农作物生长过程等知识,既增强了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协同能力等综合素养。
(二)优化资源配置,落实教育现代化2.0行动
优化资源配置,实施教育现代化2.0行动,需实现小学英语教学与劳动教育相结合,注重资源整体优化和科技应用,以此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一方面,借助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搭建在线教育平台,虚拟实验室提供组织线上英语课程、虚拟交流活动跨校合作项目等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拓宽学生视野和语言应用场景。
(三)全过程评价,建立劳动成果电子档案
建立全程评价机制,全面记录学生劳动教育表现和成长的劳动成果电子档案,是新课标下两者的有机结合,对学生语言运用和团队协作、问题解决、创新等能力进行过程考核,涵盖劳动活动各个环节。如农作物种植活动,从制定计划下达任务实地操作到成果管理等各个环节,对学生的贡献和结果进行考核分析。劳动成果电子档案可实时记录学生劳动项目参与情况、展示情况评价等信息,为综合评价提供客观数据,帮助学校和家长了解学生学习成果和发展情况。
综上所述,将小学英语教学与劳动教育相结合,在新课标理念下,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符合时代需要。通过创设主题情景、优化资源配置建立全程评价劳动成果电子档案等战略,解决存在的问题。
作者:兴义市延安路小学 周健敏 配资导航之家
锦富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
- 上一篇:配资导航之家 巴萨前腰状态下滑,弗里克懊悔叹息?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