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报》记者访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前主席赛义夫.拉曼。
“当前,电网正面临‘新现实’,能源供应正在不断影响需求,用电需求也要在供电波动和储能响应的情况下实现自我调节。”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前主席赛义夫.拉曼近日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要适应‘新现实’,让电网系统变得更加智能,需要对电网基础设施以及操作系统、调度系统进行升级,通过改变运行模式,为终端消费者提供更具智慧的服务。”
电网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是大趋势,赛义夫.拉曼指出,多年来,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成就斐然,为全球其他国家提供了创新范本,让世界相信能源低碳转型具备可行性。
绿电接入重塑电网逻辑
“推动智能电网发展的核心动力源于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并网的迫切需求。当前,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的间歇性特征对电网稳定性提出严峻挑战。”赛义夫.拉曼表示。在此背景下,各国电网系统都亟待变革升级。
在赛义夫.拉曼看来,电网升级、建设数智化坚强电网的关键节点在于理解电网结构。“智能电网”是一个包含许多元素的概念,对发电、输电、配电和终端应用中的每个元素进行监测和控制,从而提高电力输送和利用效率。作为能源系统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载体,智能电网正通过技术革新重塑传统电力网络的运行逻辑。
赛义夫.拉曼进一步举例称:“在电网运行过程中,如果太阳能发电波动较大,储能就会更加重要,用电消费者数量可能也会变多,越来越多的因素加入会让整个系统变得更加复杂,需要应用智能化手段应对这一系列挑战。总体来看,在微电网环境中需求响应将是最有效的方式。”
微电网是自给自足的能源系统,具有自主工作或与主电网协同工作的能力。通常情况下,微电网可以采用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同时也可以配备储能、天然气发电等调节电源。业界普遍认为,微电网在传统电网功能不足或偏远地区有巨大应用潜力。
升级电网或带来“高回报”
但电网向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不是一蹴而就的,经济性挑战不容忽视。赛义夫.拉曼认为,电网升级将为终端用户带来“高回报”,同时也将重塑社会经济。
赛义夫.拉曼表示,升级电网、推动智能电网发展,肯定有一定成本,但升级后的具有数字化、智能化特质的电网系统为终端消费者带来的将不仅仅是供电体验。“如果能让终端消费者理解,数智化电网将带来全新应用范式,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商业模式,可以有效解决成本问题,是非常值得投资建设的。”
不仅如此,智能电网的建成还将让消费者的生活变得更加绿色低碳,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助力之一。
以屋顶光伏为例,赛义夫.拉曼指出,用户可以通过智能管理、电池储能等多项技术,在需要电力的时候使用电,不在家或不需要电力的时候将太阳能储存起来或传送给邻居,这样既不会出现大量的电力浪费,还能让用户获得一部分收益,同时也让电力更加绿色低碳。而这一过程,在智能技术加持下,都将自动完成,用户不需进行额外操作。
“中国方案”创造新可能
赛义夫.拉曼强调,智能电网的升级不应仅在少数几个国家发生,能源系统的低碳转型需要全球各国的共同努力。中国作为全球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领导者,目前风电、光伏产业发展都处于领先地位,可以为全球提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有效经验。
根据国家能源局最新数据,截至今年3月底,我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34.3亿千瓦,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9.5亿千瓦,同比增长43.4%;风电装机容量5.4亿千瓦,同比增长17.2%;1至3月,我国电网完成投资956亿元,同比增幅高达24.8%。
“中国在推动能源低碳转型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这样的努力为全球其他国家提供了有效的数据和创新范本。”赛义夫.拉曼表示。
赛义夫.拉曼进一步指出,目前,中国太阳能产业发展迅猛,在电力系统中的贡献也在不断增加,中国这一成果应更加广为人知,让世界各国更加清楚认识到能源低碳转型具备可行性。
文丨本报记者李丽旻渠沛然股票配资最简单方法
锦富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